其他

橄榄绿·检察蓝·两代情

2016-12-19 检察日报读者俱乐部

我与父亲都是检察官,如今,父亲即将退休之际,我也从检四年了。


母亲曾经问我对“女承父业”有什么感想?我说“父亲是穿过橄榄绿检察服的老一代检察官,我则是穿着深蓝色检察服的新一代检察官,从橄榄绿到检察蓝,两代人间传承的是一份对检察事业孜孜以求的执着与深情”。


父亲是广西农学院农业机械修造专业毕业的本科生,1986年从企业调入广西凌云县检察院刑事检察科(如今的公诉科)工作。从那时开始,父亲就以机械制造追求精密严谨的“工科思维”投入到案件审查中,加上他的勤奋努力,很快就成为院里的办案能手。从修理机器的“万能阿曼”到手持维护正义利剑的“奥特曼”,父亲实现了他人生旅途上一次重要的华丽“转身”。

我的记忆中,从懂事的年纪开始,父亲晚上经常要去办公室上班,而每每他回来时,我早已沉入梦乡。那时,家里有一辆自行车,在那个仿佛被摁下了慢放键的80年代,这辆自行车就成了父亲下乡办案的唯一交通工具。很多时候,我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是,早出的父亲一身橄榄绿,神采奕奕,而晚归时的他已经是灰头土脸,疲惫不堪,但每当此时,父亲还是会兴致勃勃地跟母亲报告“今天又骑了多远的路”“路上又碰见了什么事情”等等。仰着小脑袋看着大人聊天的我,那时就感觉父亲好了不起。



后来,父亲外出办案有了三轮摩托车。再后来,院里又有了第一台吉普车,配给刑事检察科用,父亲高兴极了,迫不及待地站在吉普车前照了一张相片,兴冲冲地拿回家炫耀。如今这张父亲身穿“橄榄绿”,头带大盖帽并缀着肩章的泛黄老照片,父亲面庞上的庄重表情和隐隐笑靥穿越时空后依然还是那么清晰,身板那么挺拔,颇有“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意味。


父亲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工作,这从他橄榄绿检察服从不离身的喜爱中就可以看得出。他一年四季总是穿着“橄榄绿”检察制服上下班,甚至褪了色也不舍得换。我曾好奇地问:“爸,您为什么天天穿一样的衣服?”父亲笑笑说:“这身衣服好,穿着舒服。”母亲曾经偷偷告诉我:“你爸觉得所有衣服里检察制服是最帅的,所以他穿起来时的自我感觉就不一样,连与我结婚时,他都是穿着检察制服呢。”母亲的话,让我依稀想起2岁光景时父亲为我缝制一件缩小版“橄榄绿”的事情。那年月,他总是给我穿上那套衣服,自己也着“橄榄绿”并牵着我的手走到大街上去,还不断地与熟人打着招呼。现在想来,那年头着“父女装”在街头遛弯的一大一小,一定引来不少路人的目光,有疑惑,有惊奇,更有羡慕,有赞叹。而父亲的举止中那一份因为职业带来的自信和骄傲更是显露无遗。



春来秋往,寒暑更迭,检察服的“橄榄绿”变成了与水天齐色的“检察蓝”,父亲的身姿已不再挺拔,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他的脸庞,常年劳累落下的脊椎病导致他双脚无法并拢,但我知道,父亲的内心并没有遗憾,甚至是欣慰的,因为,父亲现在出门去上班,那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从来没有变过。他不止一次地说,自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为我这个“接班者”做个榜样。父亲说这些话时,语气总是透露着认真与慈祥。


曾几何时,我的理想是当一个作家,舞文弄墨,叹草木赞山河,要么就是成为一名园丁,传道授业,护幼雏育桃李。但潜意识里,可能父亲对我的影响实在太大,自幼耳濡目染并深深镌刻在脑海中的父亲那一身“橄榄绿”,让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司法工作——大学毕业后的2012年的8月,我通过司法考试考入了百色市检察院,这于我,不啻为离开“象牙塔”踏入社会后一个重要的人生事件,自然可喜可贺。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晚,父母亲对我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努力工作,努力上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双亲此刻的语重心长,一次次扯出我脑海中有关父亲与“橄榄绿”的无数记忆片段,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理解,这叮咛中,这嘱咐里,该是凝聚了父亲对“橄榄绿”的几多痴情,寄付着母亲对女儿的几多期望啊!


犹记得四年前我第一次穿上检察蓝制服的情景。着装镜前,我左比右看之际,一种职业荣誉感如暖流一般瞬间传遍我的周身,令我肃然起敬并敦促着我去思索作为检察官担在肩头的那一份重任,去体会蕴含在胸前检徽中的那一份神圣。那一刻,我就在心底默默地对自己说:“女承父业”的现实,已不仅是一种职业的新老交替,更是注入在“橄榄绿”与“检察蓝”中一份恪尽职守,维护公正精神力量的传递,武鑫啊,这一点你可永远不能忘记!


绿色蓝色都具有宁静、深邃、平和、透明的人文意义。“橄榄绿”“检察蓝”准确地表达出了与检察职业紧密相连的道德感,正义感和使命感的寓意。这种感觉,我相信所有检察官都有过体验。父亲那一辈身着“橄榄绿”的老检察官已经用无数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的人格境界,而我们这一代身着“检察蓝”的新检察官,只有自觉继承老一辈检察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不负他们的希望,不负检察职业的重托,砥砺奋发,脚踏实地,为人民检察事业的欣欣向荣与阔步前进作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对于这一点,我相信我能够做到!

作者

武鑫原为百色市检察院检察员,现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


来源:《公诉人》杂志、广西检察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